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152节 (第2/3页)
他都不用找商贾,就有商贾上门了,香肠的受欢迎,什么时候都是缺猪肉的。
竹兰和周书仁躺下,竹兰临睡才想起来,她忘了和周书仁说,他又有孙子或是孙女了,算了,明个再说吧。
第二日,周书仁听到消息,表示知道了,然后就没了,在周书仁的心里多了一个孙子,多教一个多备一份彩礼,多个孙女,唔,要多准备出来一份嫁妆!
日子过得很快,转眼秋收就结束了,竹兰家没种土豆和红薯,地里种的是玉米,小麦和水稻,礼州城的土地真的没东北肥沃,粮食的产量真是低的可以。
礼州城要是不发展点别的产业,哪怕没战乱,礼州城也是所有直隶州垫底的存在。
竹兰家的粮食都没卖,晾干后都入了粮房。
周书仁的税收也收了上来,一成的粮食真没多少,只是周书仁规定一成的粮食,三分之一地瓜,三分之一土豆,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玉米或是别的,不允许全部交地瓜或是土豆。
主要是地瓜土豆存不进去粮仓,不用上一年都发芽了。
竹兰看着周书仁皱着眉头,“粮食的税收不是都收上来了吗?你还发什么愁?”
周书仁幽幽的道:“税收是收上来了,可大部分都是地瓜和土豆,我想着派人拿银子学怎么做粉条,然后回来教给一些想做粉条生意的商贾,当然免费学可以前提是用粮食换粮仓的土豆和红薯。”
竹兰喜欢吃酸辣粉,也喜欢吃土豆粉,她怎么没想着买一些粉条回来吃,“你不都想好了,怎么还发愁?”
周书仁笑着,“我愁让谁拿银子去学,这个人选可不好选。”
竹兰一想的确不好选,拍了拍周书仁的肩膀,“这我帮不了你,你自己慢慢想吧!”
还有两
第371章 底气
周书仁洗了脚不想了,这人不好选,主要这银钱是由衙门出的,人选牵扯太多要慎重些,“对了,郑老爷子是不是走了?上次来说待一阵子就回去的。”
竹兰还真知道,因娘家地也不少,最近她没少回去,“老爷子回了,这次来主要是来见你,和你见一面,老爷子就走了。”
周书仁抽搐着嘴角,的确是为了见他,先是感慨一番,后又遗憾周家没有能和郑家结亲的小子,老爷子一点都不掩饰没看上昌智,倒是惦记了一把明云,让他给打岔过去了,呸啊,上门嫌弃他儿子,还想惦记他孙子,门都没有。
何况这个老狐狸,他见了都打怵,他才不想跟着结亲呢!
周书仁不想提老爷子了,“时辰不早了,早点休息吧。”
竹兰边拿枕头边道“老家也该秋收结束了,上次接到信大半个月前,应该启程了吧。”
周书仁拉着竹兰,“睡吧,你别操心了,他们都是成家的成人了,都能照顾好自己的,到了自然就到了。”
竹兰知道周书仁是心疼她,躺下道,“好,好,我不操心,睡吧。”
竹兰嘴上不说,心里算计着日子,她估算着周老二他们到应该要十一月份下旬了,竹兰一算日子,闭着眼睛又惦记该招人摘苹果了,从山上运下来要雇佣不少人,哎,这都是事。
唯一让竹兰轻松的,自家的苹果已经和外族的商贾签了契书,一斤苹果五十文钱收,无论大小果都一个价。
竹兰迷迷糊糊心里算了一遍才睡着,周书仁睁开眼睛给竹兰掖了掖被子,嘟囔着,“操心的命。”
次日一早,周书仁刚走,李氏和周老大就出去逛街了。
竹兰则是喊来二月,让二月去雇人,准备五天后摘苹果,礼州城跟风种苹果的不少,跟风的多雇佣的人也多,对百姓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。
竹兰家的粮食都没卖,粮食多结算依旧是一半粮食一半银钱,每天十二文钱,两斤玉米面,中午包一顿粗粮素包子。
杨家的果园子也签了契书,竹兰派人去杨府问了爹,到时候一起摘。
周书仁是知州,不管是外族的商贾,还是本朝的商贾,都不敢拖欠银子不给的,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果子。
等竹兰这边安排好了,周老大和李氏回来了,竹兰看着李氏买回来的东西,“我给你十两银子,你就买了几块细棉布?”
竹兰算了下